淘寶電商已經發展十幾年了,每一年都有人說淘寶現在不行了,為什么年年還是有人賺到錢了,淘寶店鋪也并沒有減少,那么這十幾年來了,究竟哪些人賺到錢了呢?
第一階段:2003-2008,草根賺錢。
淘寶靠著一群沒家底沒學歷的年輕人,和批發市場參差不齊的廉價貨品,漸漸發展成了一個網上集市。這個時候基本上都是小賣家,多少都能賺點錢。當時的網購用戶,一邊罵質量差,一邊真香:他們發現網上衣服價格竟然是商場的零頭。
第二階段:2009-2014,做淘品牌最賺錢。
一些有點審美,設計(模仿)能力的店家,開始崛起。淘品牌有一定的溢價,比如成本50塊的衣服能賣到150,當時傳統品牌還看不上電商這三瓜兩棗的銷量。

第三階段:2015-2018,供應鏈,小工廠最賺錢。
其實這個時候淘品牌開始沒落(受傳統品牌上線影響),但是很多賣家,他不需要品牌呀,因為他們有靠近供應鏈的優勢,近水樓臺先得月,利用這個優勢,悶聲賺大錢。比如杭州的女裝,義烏和潮汕的小百貨,廣州的服飾箱包,深圳的電子數碼產品等。以及江浙滬珠三角星羅棋布的小工廠,這個時候,是真的百花齊放。特別是細分領域,遍地黃金。
第四階段:2018-2021,資本階段。
資本開始進入各個領域,先包裝出一個高大上新國貨品牌,上來就砸錢搶占搶占類目,就算是之前賺得盆滿缽滿的供應鏈和工廠型賣家,也干不過資本啊,加上拼多多的分流,私域的崛起,這些賣家不得已,紛紛轉型。當然,剩下還是有許多過得不錯的小賣家,他們堅持不做大,他們的共同點是:與眾不同。
大家可以看到電商賣家的一步步差異變化,現在的中小賣家就只能是頭部的幾個能做做,其它也就賺點上班工資錢吧,這二十來商家店鋪換了一批又一批,有賺錢跑路的,有虧錢倒閉的,只有阿里巴巴淘寶一直是賺錢的,真是流水的店鋪,鐵打的平臺呀,作為房東,只要經濟在發展,真是不怕沒人來開店。
阿里這幾年賺的盆滿缽滿,是時候應該相應國家號召,回饋社會,實現共同富裕,前面幾年沒有競爭風光無限,后面有拼多多的崛起,還有國家的打壓,適當的應該低調一點,要是在看不上中小賣家,遲早還是會走下坡路,還是要長遠規劃好,當時代要拋棄你的時候,連一句byebye也不會說!